close

     

1453132407-2740022237.jpg  

         th (2)                          th (1) 

恐鳥(學名:Dinornithidae),又稱摩亞鳥(毛利語:moa),是對生活於紐西蘭的一群體型高大、外型近似現今的鴯鶓而不能飛行的平胸鳥類的總稱。恐鳥除了腹部是黄色羽毛之外,其他全部是黄黑色相間。

 

產地:紐西蘭

 

大小:恐鳥是現今已發現最高的鳥類,其中巨恐鳥屬(Dinornis)鳥類高度可達3米(10英尺),重量約250公斤(550磅)。

 

特性:古生物學家們通過分析恐鳥的軀體構造,認爲恐鳥主要吃植物的葉、種子和果實。它們的砂囊裡可能有重達3千克的石粒幫助磨碎食物。巨型恐鳥棲息於叢林中,每次繁殖只生產一枚卵,卵可長達250毫米,寬達180毫米,像特大號的鴕鳥蛋。但它們不造巢,只是把卵產在地面的凹處。這種鳥是怎樣到達新西蘭的,人們目前還沒有一致的看法。更爲有趣的是,恐鳥的羽毛類型、骨胳結構等幼年時的特點直到成鳥還依然存在,古生物學家認爲這是一類“持久性幼雛”的鳥。

  恐鳥是“一夫一妻”制,它們可以共同生活終生或者在其中一隻死去,幸存者才去另尋配偶。它們以夫妻爲單位,終年棲息在新西蘭南部島嶼的原始低地和海岸邊林區草地里,以漿果、草籽和根莖爲食,有時也採食一些昆蟲。由於恐鳥身體龐大,需要大量的食物,因此每對恐鳥都有着自己大片的領地。由於恐鳥生活區域人煙稀少,食物充足,並且沒有天敵,只有少數土著人獵殺恐鳥爲食,但土著人的原始狩獵方式並沒有給恐鳥群體致命打擊。因此,直到18世紀初,仍有許多恐鳥在這裡安逸地繁衍生息着。

雖然恐鳥的上肢和鴕鳥一樣已經退化,但它的身軀肥大,下肢粗短,因此奔跑能力遠不及鴕鳥

 

瀕危原因---

恐鳥被認為在約16世紀左右絕種,但有一些報告推測在紐西蘭某些偏僻的角落直到18世紀甚至19世紀仍然有恐鳥生存。

 

雖然一些人認為恐鳥的數量在人類到達前便已經開始減少,不過恐鳥的絕種目前主要還是認為跟毛利人的玻里尼西亞祖先的獵捕和開墾森林有關。在人類抵達之前,恐鳥的主要獵食者是哈斯特鷹,但此鳥也絕種,奇異鳥一度被認為是最接近恐鳥的近緣種,不過在經過DNA的比較後,發現其實恐鳥與澳大利亞鴯鶓食火雞比較接近。

 

恐鳥的滅絕,人類肯定難辭其咎。但把這筆賬全算在人類頭上,恐怕也有失公允。恐鳥的迅速消失,原因比較複雜。科學家對恐鳥數量動態變化的模擬實驗表明,當時成年恐鳥的死亡率很高,而出生率很低。死亡率高可能與天敵(人類是主角)對這種缺乏自衛能力的動物的大肆捕殺有關。自然災害(如火山爆發)也有一定的責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ndy 的頭像
    Mindy

    豐顏風語集 :親子「話」「畫」英文童書繪本

    Mi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