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圖
開封位置
自然地理
開封市位於黃河中下游,地處河南省中東部,在中國版圖上處於豫東大平原的中心部位。
氣候
開封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冬季寒冷乾燥,春季乾旱多風,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四季分明。 年均氣溫為14.52℃,年均降水量為627.5毫米,降水多集中在夏季7、8月份。
水文
開封素有“ 北方水城 ”之美譽,市區分布著包公湖、龍亭湖、西北湖、鐵塔湖、陽光湖等諸多湖泊,占老城區面積的四分之一,,享有「一城宋韻半城水」的盛譽。境內河流眾多,分屬黃河和淮河兩大水系。主要河道有惠濟河 、 馬家河 、黃汴河、 賈魯河 、 渦河等。
地貌
開封地勢平坦,土壤多為粘土、壤土和沙土,適宜農作物種植,是河南省重要的農業種植區,主要有糧食作物、經濟作物、蔬菜、瓜果及落葉喬木等,是全國著名的小麥、棉花、花生、 大蒜 、西瓜及泡桐生產和出口基地。
地理奇觀:地上懸河,地下城摞城
城摞城指的是不同朝代的古都、古城疊加在一起。 歷經20年考古發掘,考古學家在古都開封地下3米至12米處,上下疊壓著6座城池,,除最底層的魏大樑城因埋藏太深和勘探技術手段所限未能發現外,其餘5座城池均已相繼發現和初步探明。考古資料表明,發現的5座城池基本處在同一區域,摞在最上面的是清代開封城 ,最下面的則是唐代中原重鎮汴州城,其中城市規模最為龐大的,是一千年前“人口上百萬,富麗甲天下”的國際大都會北宋國都東京城。
除了“城摞城”,考古過程中還發現了很多“路摞路”、“門摞門”、“馬道摞馬道”的奇特現象。
繁華的中山路是開封市舊城的中軸線,其地下8米處,正是北宋東京城南北中軸線上的一條通衢大道--御街,中山路和御街之間,分別疊壓著明代和清代的路面,這種“路摞路”的景觀還意味著,從古代的都城到現代的城市,層層疊加起來的數座開封城,南北中軸線居然沒有絲毫變動。所以開封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城市中軸線重未變動的都城
這都是由於歷代黃河氾濫所造成的。
在我國古代都城發展史上,有一個頗為有趣的現象:大部分都城由於兵火戰亂城毀國亡諸原因,都採取了拋開舊都城、另選新址營建都城的做法。 而古都開封、商丘雖歷經兵燹水患,基本上都是在舊城址上屢建屢淹,又屢淹屢建,形成奇特的“城摞城”現象。
一座都城得以形成,需具備一些必要的因素,如自然環境、經濟、軍事和社會等等都是不可缺少的。”
從自然環境上看,開封並不是一個理想的建都之地。 自古以來,開封周圍地勢坦蕩,不僅沒有大山,就連丘阜也很難見到,不像長安、洛陽、北京等都有天然屏障,四塞險固而利於守。 同時,開封一帶地勢低窪卑濕,古時就被稱為“斥鹵之地”。
但開封與其他古都相比,卻有著極為優越的水利網絡設施,這一點是國內其他古都遠遠不能比擬的。
歷史
近代的考古發掘中,在開封的萬隆崗遺址中,出土了石鐮、陶器等新石器時代的遺物,在尉氏縣縣城西南的斷頭崗,發現了一處新石器早期裴李崗文化遺址。相繼發掘的尉氏縣龍山文化遺址中,除了石器、陶器外,還發現有人、獸骨等。此外,杞縣的竹林仰韶文化遺址、鹿台崗商代遺址等,也都出土了眾多的遠古遺物。這些考古發掘證明,早在五、六千年前,在開封就已經有了人類活動。
夏朝 ( 帝杼 )曾在老丘 (開封市祥符區國都里村)一帶建都217年。公元前361年,戰國時期的魏惠王遷都大樑,這是開封有明確歷史記載的第一次建都。
秦統一六國後,實行郡縣制 ,開封作為敗亡國的國都被降為浚儀縣 。 “浚儀”作為開封的名稱,一直沿用了八百年左右。 公元534年東魏孝靜帝時,設立梁州轄陳留、開封、陽夏三郡。 北周武帝建德五年,改梁州為汴州 ,這是開封稱汴之始。 隋煬帝時期開鑿的兩千多公里的大運河是溝通南北的大動脈。 位於汴河要衝的開封迅速發展。 進入唐代之後,開封也是水陸便捷的大都會。 五代時期,除了後唐之外, 後梁 、 後晉 、後漢、 後周先後定都於開封,稱之為“東都”或“東京”,這一時期的開封正式取代了洛陽成為那個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 。 936年,石敬瑭滅唐,建立後晉,又從洛陽遷都開封。 947年後晉亡。 後漢立國仍定都開封] 公元960年, 趙匡胤在開封城北40裡的陳橋驛 (現屬新鄉市封丘縣)發動“ 陳橋兵變 ”,建立了北宋,歷經9帝168年,是開封歷史上最為輝煌耀眼的時期,經濟繁榮,富甲天下,人口過百萬,風景旖旎,城郭氣勢恢弘,不僅是全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也是當時世界上最繁華的大都市之一。 史書更以“八荒爭湊,萬國咸通”來描述開封。 北宋畫家張擇端的作品《 清明上河圖 》,圖描繪了清明時節北宋京城汴樑及汴河兩岸的繁華和熱鬧的景象和優美的自然風光。 中國的對外交通已由漢唐以來的絲綢之路轉向東南沿海的海路, 火藥 、 印刷術等中國的發明由此傳向世界各地,開封以其泱泱大國的氣象,躍居為那個時期世界上最為繁華的著名都城。靖康二年(1127年) 金國滅北宋後,稱為“汴京”。元滅金後,設河南江北行中書省於開封。明朝初年, 朱元璋 將汴梁改稱為開封府,決定定都於此。清朝統治中原後,於公元1662年重修了開封城池,並將河南省治、開封府治均設置在開封。 由於開封在明末遭遇的嚴重破壞,與歷代相比,清代開封的經濟黯然失色,手工業、商業、服務業都呈衰落的態勢。 中華民國改制,廢開封府設豫東道。 1962年開封市恢復為省直轄市。 1983年實行“市帶縣”體制,撤銷開封專區,原屬專區的杞縣、通許、尉氏、開封、蘭考五縣劃歸開封市管轄。現為河南省地級市。
文化
開封作為宋朝國都長達168年,因此在眾多文化表現形式中,集中體現了宋文化特色。從宋朝勾欄瓦肆中傳承下來的各種民間藝術,對中原文化有著深厚的影響。
在戲曲文化方面,開封有著濃厚的戲曲氛圍,開封是豫劇「祥符調」的發源地。
汴繡是中國五大名繡之一,因其獨到的針法成為中國工藝美術的精品。
北宋的官瓷釉質淳厚、勻潤,釉色溫潤如玉,造型古樸典雅,藝術風格趣雅撥俗。
「木版年畫藝術之鄉」,被稱為中國木版年畫鼻祖的朱仙鎮木版年畫是中國四大木版年畫之一,經過千年的演變發展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被國內外專家學者譽為國寶。年畫通過不斷幻變的線條,絢麗多姿的顏色,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豐富的場景等,將中國上千年的傳統優秀民族文化呈現在版畫之中。
「書畫之鄉」,開封的繪畫和書法藝術馳名華夏,宋代的「蘇、黃、米、蔡」四大書法派系皆出自開封,開封的翰園碑林是一個集書、詩、畫、印於一體的藝術寶庫
「菊花之鄉」,在開封誕生的《劉氏菊譜》是世界第一部菊藝專著,種菊、賞菊的歷史長達1600多年,有「汴菊甲天下」的美譽。
源於北魏的開封盤鼓粗獷豪放,演法多變,聲震中天,氣勢恢宏,深得廣大民眾的歡迎。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