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音鼓是一種膜鳴樂器,由古代戰爭時的戰鼓所演變出來的變種樂器。
在巴洛克時代後期開始在樂隊中使用,古典時期起已成為了常規化的樂器,
亦成為了整個交響樂團中的一個重要樂器。
構造
定音鼓在7世紀已經有文獻紀錄,西班牙神學家聖依西多祿在他的百科全書
著作《詞源》(Etymologiae)中提及過定音鼓。現代的定音鼓皆為
單面鼓,鼓體為開口半球體形狀,球體以銅鑄造,末端留有小孔。
鼓面則以獸皮、塑膠薄膜等為主,並鑲於金屬框架內。鼓體半空置於
支架上,支架的底部裝有腳踏機械裝置,可以透過提昇或下降,
帶動鼓體的內部裝置去調節鼓膜的鬆緊度來調節音高。
定音鼓可算是西方管弦樂團的打擊樂器中,最重要的一項樂器。
尤其特別的是,定音鼓可以調整成特定音高,因此除了作為打節奏之外,
甚至還被當作旋律樂器使用。
早期的定音鼓
早在十四、十五世紀時,德國已經發展出大型的定音鼓,當時經常是將兩面
鼓吊掛在馬背上來敲擊。而在德國和瑞典,甚至只有貴族才能擁有定音鼓,
此外,定音鼓也出現在由貴族所管理的騎兵團裡。西元1600年初期,
定音鼓也隨著小號,一起被納入教堂音樂、以及管弦樂團中。
踏板系統
現代管弦樂團中的定音鼓,是以一個中央螺絲來帶動的踏板進行調音,
這個踏板裝置,使得鼓手可以在雙手演奏的同時,改變鼓的音高。
這種調音系統是在1880年代,由德國德勒斯登管弦樂團的樂手
皮特利希(Carl Pittrich)所發展出來的,雖然他不是首位發明踏板
系統的人,但卻是第一個改良成功的人;
美國人路德維希(William Ludwig)和丹利(Robert C. Danly),
又在1925年的時候發表了一種踏板上帶有彈簧的平衡連動裝置
讓轉調的操作更為方便。
踏板系統的定音鼓又被稱為機器鼓(machine drums),這樣的改良,
使得像巴爾托克(Bela Bartok, 1881~1945)等作曲家們,
甚至可以為定音鼓譜寫出滑奏(glissando)的樂段。
除了以多個定音鼓來演奏之外,當需要演奏出快速的連續音符時,
也會以單一一個定音鼓來演奏不同的音符,現代的管弦樂團組,
就包括至少五個體型由小至大的踏板定音鼓,用以演奏橫跨兩個
八度的音程。鼓面下那像碗狀的共鳴箱是以銅為材質,雖然玻璃纖維
的材質比較輕、也比較便宜,但是聲音不若銅製品來得厚實,
而目前使用的鼓面,則以塑膠為主。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