瑤族舞曲
瑤族
瑤族是中國少數民族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長壽的民族之一。2015年中國瑶族人口約为285.3萬:主要在廣西有171萬、湖南70.5萬、廣東 20.3萬、雲南 19萬、貴州4.4萬和江西数百人,此外也是越南54個民族中第9大的民族,越南瑤族人口超過62萬。
歷史
瑶族源自中國,在原始社會時期就生活在黄河流域,大多數人認爲瑤族與古代的“荆蠻”、“長沙武陵蠻”等在族源上有淵源關係,瑤族人把“盤瓠王”視為始祖和至高無上的尊神,而有盤王節與圖騰的崇拜。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長河中,由於部落、諸侯割據,戰事連年不斷,瑶民被迫逐步遷入中國南方及東南亞國家,以游耕農業經濟為主。由於常受曆代統治者的驅除和歧視,一般在山區居住,因此有“無山不成瑤”之說。
語言
瑤族有自己的語言,但分支眾多差異大,有勉語、布努語、拉珈語等多種,通用漢語,很多人能同時操壯語、苗語等語言。因無本民族文字,一般通用漢文。
舞蹈
長鼓舞是瑤族民間的傳統舞蹈之一,是貴州省榕江縣瑤族人在冬季所跳的一種傳統舞蹈,主要在還願,即祭祀以傳說中的“盤古大王”爲始祖的曆代先人的表演。它所用的鼓像瑤族生產工具——舂杵,也稱爲“舂杵舞”或“舂杵把戲”。
服飾
瑤族過去因其居住和服飾等方面的特點不同,而有“過山瑤”、“紅頭瑤”、 “大板瑤”、“平頭瑤”、“藍靛瑤”、“沙瑤”、“白頭瑤”等自稱和他稱。瑤族婦女善於刺繡,因此在衣襟、袖口、褲腳鑲邊處都繡有精美的圖案花紋。髮結細辮繞於頭頂,圍以五色細珠,衣襟的頸部至胸前繡有花彩紋飾。男子則喜歡蓄髮盤髻,並以紅布或青布包頭,穿無領對襟長袖衣,衣外斜挎白布“坎肩”,下着大褲腳長褲。 瑤族男女長到十五、六歲要換掉花帽改包頭帕,標志着身體已經發育成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