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William Wells
沙漠龜主要分布在Mojava、Sonoran 沙漠,在美國西南、墨西哥西北的沙漠及墨西哥錫那羅亞洲的荊棘灌木叢裡。基於DNA、地理、行為差異、分為兩種:Gopherus agassizii 、Gopherus morafkai(有可能有第三種),索諾拉沙漠龜屬於後者
簡介:
一、外觀:成熟龜長25-36cm,高10-15cm,公的比母的大,尾巴比較長,公龜有較長的gular horn,護胸甲跟母龜比較凹,顏色由綠到深棕色,體重20-500g,前肢有尖銳的平爪便於挖洞。
二、棲息地:他能生活在地面溫度超過60度C,因為會挖洞,95%人(龜)生都在地洞中。當11-2月冬季時,它們在地洞冬眠可以受到保護,創造的地洞也幫助其他爬蟲類、哺乳類、鳥等。
三、沙漠龜對土壤種類敏感,歸因於它們要挖地洞當庇護所,土壤不應鬆軟以防塌陷,喜歡沙壤土、高鈣土壤(他們會吃土來維持Ca離子平衡);避免土壤保水性差(對洪水低抵禦)、過多鹽分。
四、庇護所:沙漠龜的庇護所通常以植物、小石子覆蓋,公的會挖得比母的更深,在灌木叢或地洞入口適合深度土裡產卵。庇護所重要的功能在控制體溫及水分調節,夏天減少水分流失、冬天提供保護!地洞的溼度防止脫水,適宜的地洞會影響沙漠龜的密度,依據時間、空間而使用的地洞數量不同,約使用5-25年。
五、生殖:春天、冬天交配,約3-4個月後,6、7月時母龜產下4-8個卵,於8、9月孵化!依據氣候,母龜一年最多三次產卵,有些卵會過冬,隔年春天孵化,根據實驗,溫度會影響孵化率、性別,27-31度C孵化溫度的孵出率超過83%;低於25度C,約53%;孵化溫度低於31度C,孵出全都是公的。
六、成熟:生常緩慢,16年約長 20cm,生長率與年紀、地區、性別、降雨有關,公、母生長速度差不多,一般15-20年達生殖成熟。
七、活力:活力與季節有關,高峰是春末及夏末秋初,冬天會冬眠,母龜比公龜晚冬眠,結束的也早,青少年時期比成年冬眠早。溫度強烈影響沙漠龜活力,雖然能忍受高、低溫,但最有活力的是26-34度C。
八、飲食:草食性。土壤也吃,吃土是為了維持腸胃道菌種平衡、補鈣及其他礦物質;水分攝取來自野花、青草,有大膀胱可儲存超過40%的體重,成龜可一年或更不喝水,夏、乾季仰賴仙人掌果實、牧豆樹草,為維持水分,會再利用膀胱裡的水分或搬到較潮溼的地洞避免水分流失。
九、壽命:沙漠龜平均活50-8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