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藍翅黃森鶯
|
是一種細小的鳴禽,其屬於林鶯科,是藍翅黃森鶯屬下的惟一成員。
藍翅黃森鶯長十三厘米,重十二克半。其背部為橄欖色,雙翼與尾巴為藍灰色,腹部呈黃色,並有著頗長的尖喙與黑腿。成年雄性有著光亮的橙黃色頭部;雌性與幼雀則有著較陰沉的黃色頭部。
其於南加拿大與美國東部的沼澤地裡的硬材樹的樹洞裡築巢,並在其上孵蛋,而其有時亦會使用絨毛啄木鳥使用過的樹洞為鳥巢。雄性藍翅黃森鶯通常會在其領土裡建造數個未完成且不會使用的鳥巢;而雌性的則會建造真正的鳥巢。其在冬季時會遷移至西印度群島、中美洲與南美洲北部。
其理想棲息地為伴陪著濃密樹林的小河流域,其主要於低層葉簇裡補捉昆蟲與蝸牛作食物。
其歌聲為大聲且重覆的「啁-啁-啁-啁」(tweet-tweet-tweet-tweet)。
藍翅黃森鶯的數量因為棲息地的失去而不斷減少。除此之外,棕頭牛鸝(Molothrus ater)經常將自己的鳥蛋寄居於其鳥巢裡,使得其幼兒所獲得的照顧減少;而且其亦面臨著家鷦鷯(Troglodytes aedon)對鳥巢選址的競爭。
2.長尾縫葉鶯
|
體長約11厘米,尾長約占一半;上體羽毛為橄欖綠色,紅褐色頭頂;眼睛周圍和眉紋為淡黃色,白色喉部;其餘大都為暗褐而稍沾有黃色。
長尾縫葉鶯雲南亞種(學名:Orthotomus sutorius inexpectatus)。在中國大陸,分布於雲南、西藏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雲南。
長尾縫葉鶯華南亞種(學名:Orthotomus sutorius longicaudus)。在中國大陸,分布於貴州、廣西、湖南、廣東、海南、福建等地。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中國
營巢於芭蕉或其他大型葉子上,將葉子卷合,葉緣穿孔,填貫以棉絲,內部填絨羽、苔蘚等,形成圓形深筒。
3.黑頸長嘴鷸
|
黑翅長腳鷸,又名紅腿娘子或高蹺鴴(台灣名)。
黑翅長腳鷸鍾意群體活動,鍾意沿海嘅淺水同淡水沼澤地帶。亦都見於湖泊、沼澤、魚塘、養蝦池以及河流中有平緩水面嘅開闊地帶,亦棲息喺近水嘅草地農田。因為對腳較其他鷸長,可以喺水位較深嘅池塘度涉水搵食。
黑翅長腳鷸分布歐洲東南部至南部、印度、中國同東南亞、北非、澳洲、加拉巴戈斯群島、夏威夷、加拿大中部同南部、美國西部同東南部。中國新疆西部、青海東部同內蒙古西北部繁殖,台灣、廣東同香港等地過冬,全有過境紀錄。
黑翅長腳鷸身形修長,身長有35厘米,身體黑白分明,一對紅色長腿好容易辨認。黑翅長腳鷸嘅咀黑色細長,雄鳥繁殖羽從眼後面到頭頂,頸後黑色,背部同翅為黑色,但同頸後黑色相連,其他部位為白色;雌鳥繁殖羽頭同頸後無黑色,眼後有灰色斑。幼鳥色塊分布接近成鳥,為灰褐色。黑翅長腳鷸腿同跗趾都好修長,為紅色,幼鳥腿顏色略淺,明顯橙紅色;飛時長腿拖尾後,係重要辨認特徵。虹膜粉紅色。
黑翅長腳鷸常集群水邊泥土堆或者稻田嘅田埂上築巢,亦會同燕鴴、鳳頭麥雞、澤鷸等水鳥一齊築巢。築巢材料主要用石仔、泥土、蘆葦、枯草為主。
**資料取自於維基百科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