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淮安市

淮安市是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位於江蘇省中部,南京都市圈緊密圈層城市。淮安位於淮河京杭大運河交點,屬於江淮淮揚文化,自古為水運及漕運樞紐、南北要衝,明清時期與蘇州杭州揚州並稱為大運河沿線四大都市,有「運河之都」之稱[1]

相傳大禹曾在境內治水,「使淮水永安」。

淮安是運河之都,長期是州、郡、府、路的治所,是淮揚菜系的發源地,人文薈萃,名家輩出,歷史上幾度繁華,因此列為第二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淮安古城構造獨特,東晉祖逖所築之老城,四面各1600米;北宋時又在老城以北1000米處築新城,四面各長1000米;明代為防倭寇,又在兩城間築聯城(夾城),只有東西兩面城牆,各長700米,老城、新城、聯城三城並列,氣勢恢弘,在中國古代城池中獨樹一幟。

老城是三城核心,城牆高十米,有四座城門樓,三座角樓和三座水門。城內街巷縱橫,市坊密布,城中央為鎮淮樓。

京杭運河淮安段,在春秋時最早開鑿,在歷史上發揮著五大中心作用,即漕運指揮中心、漕船製造中心、糧食儲備中心、淮北食鹽集散中心、河道治理中心,因此稱運河之都。

由於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淮安成為淮揚菜的主要發源地之一。

明萬曆年間,淮安府志載:淮安飲食華奢,制度精巧,市肆百品,夸視江表。

清康熙年間,淮安府志載:涉江以北,宴會珍錯之盛,淮安為最。民間或宴貴客,陳設方丈,伎樂雜陳,珍氏百味,一宴費數金。

著名菜點有:平橋豆腐、文樓湯包、蟹黃湯包、欽工肉圓、淮安茶饊等;淮安特別以製作長魚(黃鱔)見長,有所謂全鱔席,包括軟兜長魚、生炒蝴蝶片、熗虎尾、大燒馬鞍橋、煨臍門等菜餚。

淮劇是源自中國江蘇省江淮地區的地方戲劇,主要流行於鹽城、淮安、泰州、揚州等地,在上海、安徽等省市,中國以外如台灣也有一定的影響。唱腔樸實。淮劇的方言是以江淮官話洪巢片建鹽方言中建湖話音係為基礎。

宗教

在淮安市的宗教場所和可統計的宗教信徒中,基督教占有絕對的優勢(800處,人數18萬);其次為佛教40處、4萬)和伊斯蘭教5處、6000人),而天主教徒只剩下38人。清末至民國年間,淮安曾是美南長老會差會重要的傳教基地,著名傳教士包括賽珍珠之父賽兆祥葛培理的岳父鍾愛華1990年代以後,市內陸續興建多座可容納數千人的大型教堂,包括建築面積3685平方米的淮安市基督教堂和建築面積10100平方米的神恩堂,後者據稱是目前亞洲最大的基督教教堂[9]。淮安開放的著名佛教寺院有慈雲寺、聞思寺等。

旅遊

清晏園是位於淮安市清浦區人民南路西側、環城西路北側的一座古典園林。曾用名淮園、瞻園、留園、城南公園,是中國漕運史上唯一存留至今的官宦園林。可以說是淮安風景最優美的園林。現為淮安市文物保護單位。

清晏園原是明代戶部分司公署舊址,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河道總督靳輔駐節清江浦,在此鑿池種樹,設立行館。雍正七年(1729年),正式建立江南河道總督署,經過擴建,具備園林規模。

民國六年(1917年),李蘭軒集資修園,名城南公園。1991年,恢復清晏園古名。2003326日,被列入第二批淮安市文物保護單位名單並公布。[1]

其中,荷芳書院,建於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系南河總督高斌為迎接乾隆帝南巡,在園內荷池北側興建,是園內唯一倖存的古建築。周圍的碑亭和碑廊,反映當年的治水歷史。其他如湛亭、淮香堂、蕉吟館、今來雨軒、曲廊、水榭、船樓、曲橋和謙豫齋、關帝廟、葉園都屬於仿古建築。另有數座大型假山。

資料來源:節錄自維基百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indy 的頭像
    Mindy

    豐顏風語集 :親子「話」「畫」英文童書繪本

    Mi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