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南極冰魚
南極冰魚生活在南大洋表面下10米處,這裡的溫度大約是零下2°C,冰魚看上去就像它們身下的冰。南極冰魚很好的適應了寒冷水域,它們的血液和體液中甚至有抗凍糖蛋白以阻止冰晶的形成。冰魚的皮膚發白,很多冰魚的皮膚甚至半透明。生活在非常寒冷的海水中,水溫甚至在攝氏零度以下。在這兒,大家肯定會有疑問。寒帶的水怎麼會到零度以下呢?冰層底下不是可以保持4℃嗎?
「在4℃時,體積最小;在4℃以上水的體積會隨溫度上升而膨脹;在4℃以下體積也會隨溫度下降而膨脹。亦即水的密度在4℃時達到最大值。此特性對寒冷地區的生物很重要。當水面的溫度逐漸下降至4℃時,因為密度變大而下沉。因此湖水在結冰時由表面開始結冰,而密度大的水沉在底層而可保持4℃左右,讓水中的生物維持生命渡過寒冬。」是啊,淡水是這樣啊,但南極的水可不是淡水啊。鹽度越高,凝固點愈低啊,那裡的海水可以到達零下2度呢。
抗凍蛋白
住在零下的水裡,怎麼不怕被凍死呢?冰魚既然能住在這裡,身體當然不能太差,它們的血漿里是有抗凍蛋白的。
抗凍蛋白能幫助降低魚體內的冰晶生長臨界溫度,避免自己被凍成魚棒冰。這類蛋白質的結構很特別,只由三種胺基酸重複排列四至五十五次。而且這組抗凍基因是是從另外一組負責消化的基因改變而來的。有一小部分基因碼從該組基因脫落,移動到這些魚類的另外一個基因組上,在這一小組僅有九碼的基因碼中,延伸出另外一組形成抗凍蛋白的基因碼。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science/jp6m8e.html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