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tImage.jpg

約翰·塞巴斯蒂安·巴哈(德語:Johann Sebastian Bach,1685年3月31日儒略曆3月21日]-1750年7月28日),巴洛克時期的作曲家管風琴大鍵琴小提琴演奏家,也是巴洛克音樂的集大成者。巴哈被認為是音樂史上最偉大、最傑出、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巴哈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艾森納赫(位於今德國圖林根邦)的一個音樂世家,自幼即接受音樂教育。父母亡故後,巴哈遷至奧德洛夫由長兄扶養,生活清苦,15歲時即前往呂訥堡修習學業並自立更生。畢業後巴哈先後在阿恩施塔特慕豪森擔任管風琴師(1703年-1708年),往後歷任威瑪(1708年-1717年)與柯騰(1717年-1723年)的宮廷樂長,以及萊比錫的教堂音樂總監(1723年-1750年)。

巴哈終生自學作曲不輟,舉凡前人至晚輩的作品,無不研究。他一生極多產,其作品以品質俱佳著稱,除了歌劇,幾乎涉獵了當時所有的曲種,包含清唱劇受難曲神劇經文歌彌撒曲聖詠、各種樂器的獨奏曲、組曲室內樂協奏曲等等。儘管巴哈沒有開創新風格,但他的創作廣納了德、義、法等國的音樂手法,並以嫻熟的複調技巧呈現,展現了巴洛克音樂風格的精華與深奧的思想。

但由於音樂轉而追求簡明、輕巧的風格,巴哈的複調音樂在其身後被視為陳腐之物,其成就在數十年內未得到應有的評價,僅僅作為管風琴演奏家與教師而聞名。雖然莫札特、貝多芬等大作曲家均對巴哈推崇備至,但直到浪漫主義時代,作曲家孟德爾頌於1829年在柏林改編並指揮巴哈的《馬太受難曲》,才使樂壇正視巴哈音樂的價值;浪漫早期以後的作曲家也多受巴哈影響。此後數代音樂家對他的作品進行了發掘、研究、整理和推廣,巴哈逐漸恢復了崇高的地位。

在2005年德國電視二台票選最偉大的德國人活動中,他排名第六,在20世紀以前的人物中僅次於馬丁·路德馬克思

家世

巴哈家族發源於圖靈根韋希馬爾,是文化史上一個顯赫的音樂世家,在16世紀末至18世紀末產生了至少橫跨七代、超過50位的音樂家;從巴哈的祖輩至孫輩,包攬了從教堂管風琴師到宮廷作曲家、演奏家的職位。以下是按巴哈於1735年撰寫的族譜所簡列的世系說明:

  • 高祖父:維特·巴哈(約1550年-1619年),一位烘焙師與磨坊工,同時也是業餘音樂家,由他開始了巴哈家族的音樂傳統。
  • 曾祖父:約翰內斯·巴哈(約1580年-1626年),家族的第一位職業音樂家。約翰內斯原本從事烘焙,後來才轉而作為城裡的管樂手;他的三個兒子在未來建立了家族的三大分支:
    • 伯祖:小約翰內斯·巴哈(Johannes Bach Ⅲ,艾福特家系),曾於什文福蘇爾及艾爾福特擔任管風琴師。
    • 祖父:克里斯多福·巴哈(1613年-1661年),宮廷兼城鎮音樂家。
    • 叔祖:海因里希·巴哈(Heinrich Bach,阿恩施塔特家系),阿恩施塔特的管風琴師,巴哈的第一任妻子瑪麗亞·芭芭拉即是其孫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