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笨鐘英語Big Ben,或翻譯成大本鐘、大鵬鐘),即威斯敏斯特宮鐘塔,英國國會會議廳附屬的鐘樓(Clock Tower)的大報時鐘的暱稱。是坐落在英國倫敦泰晤士河畔的一座鐘樓,是倫敦的標誌性建築之一。鐘樓高95米,鐘直徑9英尺,重13.5噸。每15分鐘響一次,敲響威斯敏斯特鐘聲

大笨鐘原先只指鐘塔內的銅鐘,但後來演變成指整座鐘塔。

大笨鐘的命名來源眾說紛紜,有一種說法稱大笨鐘的名字來自於本傑明·豪爾爵士。

大鐘於1858年4月10日建成,是英國最大的鐘。塔起碼有320英尺高(約合97.5米),分針有14英尺長(約合4.27米),大笨鐘用人工發條,國會開會期間,鐘面會發出光芒,每隔一小時報時一次。

每年的夏季與冬天時間轉換時會把鐘停止,進行零件的修補、交換,鐘的調音等。

大笨鐘的可靠性毋庸置疑,自從建成,倫敦格林威治天文台的官員每天兩次派人校對此鐘。不過有一次它把時間報錯了,因為一名在大笨鐘上作業的油漆粉刷工在鐘面上掛了一個油漆桶,把鐘弄慢了。
 

英國,大笨鐘是人們慶祝新年的重點地方,收音機和電視都會播出它的鐘聲來迎接新一年的開始。同樣地,在陣亡將士紀念日,大笨鐘鐘聲的傳出表示第11個月的第11天的第11個小時及2分鐘的默哀開始。

獨立電視新聞的「十點鐘新聞」以一連串的大笨鐘鐘聲作新聞預告的配樂作開始已很多年。大笨鐘的鐘聲今天仍會用於所有獨立電視新聞頻道新聞快報的新聞預告,及威斯敏斯特宮大笨鐘的鐘面圖(因獨立電視新聞公司認為以大本鐘為主題過於「大倫敦主義」,因此於2009年11月2日起的十點鐘新聞取消由倫敦天際線飛往大本鐘的新聞開場電腦動畫,亦減少大本鐘的圖案出現,但仍保留大笨鐘的鐘聲音效)。從1923年12月31日開始,大笨鐘的鐘響亦可在於英國廣播公司第四台的一些新聞佈告(6時正、午夜及星期天的晚上10時正)的一小時前及英國廣播公司國際廣播部聽到。鐘聲是經由長期設置在鐘樓內而連接着廣播大樓的擴音器傳送的。

大笨鐘可用來說明光速音速的分別。如果一個人到了倫敦並站在鐘樓下,他會聽到大笨鐘的鐘聲比那鐘被敲響時的時間慢約是六分之一秒(假定鐘在高55米之處)。可是如果把一個擴音器放在鐘附近並用無線電把鐘聲傳至很遠的地方(像紐約市香港般),那地方會比那站在鐘樓下的人更早聽到鐘聲。事實上,如果接收者把那鐘聲發回給在地面的那觀察者,無線電傳送那鐘聲會比那觀察者聽到真正鐘聲時更快。(例如:紐約市距倫敦5,562公里,而無線電會在0.018552秒內把鐘聲傳至紐約市;來回共需0.037105秒,但原來的鐘聲卻需0.1616秒才能達到地面)

鐘樓的圖像亦曾被用作倫敦電影的標誌。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ind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